审计论文2000字精选五篇


2000字 2024-04-26 21:02:26 2000字
[摘要]工作计划是,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工作中都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实际上有许多不同种类,它们不仅有时间长短之分,而且有范围大小之别。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审计论文2000字精选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www.zhmsjx.com--2000字】

【篇一】审计论文2000字

  摘要:课程教学模式对课程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审计学》这样一门枯燥且内容繁琐的专业核心课程而言,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更是关键。高等院校应结合《审计学》课程特点及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审计人才。

   关键词:审计学;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审计学》是高等院校财会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必修专业课程,也是一门实用性与实践性较强的核心课程。任课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质量有非要重要的影响。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从结构框架看,它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从活动程序看,它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一、课程教学模式

   (一)讲授式

   讲授式是以教师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它是一种典型的传统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是主导,直接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活动较少。这种模式下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条理性非常强,但教学质量的好坏受到课程内容、教材难易及教师经验等的影响,如果教师发挥不好就很容易变成“填鸭式”的教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理想。《审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包含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两部分,主要围绕注册会计师的风险导向审计展开。虽然所有内容均可用讲授式教学,但部分内容按这种模式讲授下来效果不好,比如《审计学》中涉及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等知识点其实都是内部控制的知识,很多学校没有开设内部控制的课程,学生根本没有接触过这些知识,缺乏相关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仅仅靠讲授式教学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有审计实务部分也是,《审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二)启发式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以谈话、问答等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形式。其目的是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教材内容,并形成一定的思维能力。这种模式与讲授式模式一样发挥着教师的主导作用,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明显,这种模式更符合教学的客观规律。《审计学》课程涉及会计、税法、财务管理、统计学等课程内容,与学生的部分前期课程相联系,这些知识点就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先让学生自学,启发并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在课堂上再发问,然后老师进行释疑,实现教师的主导性作用与学生的积极性相结合;而对全新的知识点,如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实务等与学生日常生活脱离的部分就不太适合用启发式教学了。

   (三)讨论式

   讨论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此种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对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在组织、发动学生方面存在一定困难,而且学生一旦被发动起来又不易控制课堂秩序,很容易偏离讨论主题或超时。《审计学》课程主要讲的是注册会计师审计,而在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审计法律、审计准则等,否则会造成审计失败,这样实际教学中可以引用一些事务所审计失败的案例来进行讨论,使教学内容更丰富形象。

   (四)问题式

   问题式是一种以“问题”为教学起点,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以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发展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为长期目标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强调学生的自主研究,深入问题并以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一种以师生互动,它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都较高。这种教学模式选择与否与课程无关,与学生素质密切相关,因此,对《审计学》课程的教学,学生素质较高的学校可以选择用问题式教学模式,而学生素质一般的学校则慎用。

   (五)混合模式

   这里的混合模式是指在“互联网+”背景下产生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线上教学可以依托MOOC平台教学,也可以是类似“翻转课堂”中的自制视频等方式教学,主要用于学生在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或用作课前预习或用作课后学习与辅导,而线下的课堂教学则结合学生线上的学习情况灵活展开。这种模式线上线下相互衔接,教师可以实时掌握学生学习需求与学习动态,即时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重难点,因班制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突破了课本的局限,同时可以利用电子平台客户端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有利于学生自主把握学习进度。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监管平台随时跟进追踪学生学习进度与效度,有针对性的解决重难点,保证学生学习效果,同时利用线上平台再次巩固,加强记忆曲线,这是其他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但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线上的课程学习要有有效的监控,否则就流于形式了。《审计学》课程知识点繁杂,一个学期的集中授课大概60个学时左右的时间肯定是不够用的,而且审计学涉及的原理比较抽象,对象牙塔中的学生而言晦涩难懂,如果能采用这种混合模式教学,对简单的知识点和重难点先在线上学习,线下就重难点内容有针对性讲解,再结合线上或线下的练习或辅导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应该比单一的模式教学更好。

   當然,教学模式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在同一课程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轮流使用。教学模式是为教学服务的,在一种教学模式中可以集中多种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主学习法等。其中,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教师给学生布置探究性的学习任务,由学生自主去探究、去完成任务,然后再推选出学生代表当众进行讲解,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及归纳总结。它以任务为导向,一点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知不觉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过程中,其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探索精神、合作精神就慢慢培养出来了;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它非常注重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的发挥,一般学生需要对案例发表看法,而教师则作为激励者,鼓励、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案例的讨论。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养成,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极大帮助。

   二、《审计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

   (一)高等院校《审计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

   从当前情况看,高等院校在《审计学》课程教学的模式选择上不太理想,一部分教学硬件设施较好的院校已经用上了混合教学模式,也有一部分院校用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而还有很多民办高校仍保留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这种理论和实践性强的课程如果只用这种模式教学的话,很容易变成注入式的教学,学生被动学习,提不起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二)高等院校《审计学》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建议

   就《审计学》课程自身来讲,它的大多数课程内容都比较枯燥、抽象,超出了学生的日常生活范围,且涉及的知识点细小繁多,实用性和操作性也较强。在这种前提下,高等院校要培养应用型的审计人才,就必须改革教学模式,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每堂课学有所得。

   结合上述的《审计学》课程特点,我们应该在考虑院校自身教学设施、师资队伍、学生综合素质等情况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以民办高等院校为例,在教学模式的选择上,应在讲授法的基础上,穿插使用启发式或讨论式的教学模式,有条件的用混合模式更好,然后在这些模式下再挑选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这两种具体方法,尤其是案例教学法。任课老师可以组织一个团队,大家同心协力建设一个审计案例库,使教学案例库不断完善和更新,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

   三、结语

   综上所述,《审计学》是高校财经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应在其有限的上课时间内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为此,任课教师结合《审计学》课程特点及自身院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尹海燕.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下审计学人才培养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9(3).

   [2]王雪.基于MOOC平台的审计学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构建[J].经贸实践,2018(22).

   [3]孟志华,李璇.基于问题导向和思维导图的审计学教学改革探讨[J].会计师,2019(3).

【篇二】审计论文2000字

  浅谈企业审计下会计电算化的影响

  摘要: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今天,由于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国际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我国企业中的会计核算制度逐渐采用了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模式。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的财务信息处理提供更专业、更有效的服务,同时也对企业审计工作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本文着重于分析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审计工作的影响并提出会计电算化模式下审计工作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企业审计;影响;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模式已经逐渐融入到了人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会计电算化的技术应用已经成为会计行业的必然发展趋势。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现状而言,会计电算化的技术应用实现了企业会计数据处理自动化,建立了方便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甚至部分企业建立了以会计信息系统为基础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ERP),实现了企业管理的信息化。

  因此,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深入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模式,使企业财务信息处理更专业、更有效,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动力,但是,会计电算化的深入应用又对传统的审计工作带来新的风险与挑战,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想加强审计监督,优化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充分审查经济业务行为真实、合法、效益性,就应当建立健全的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审计技术、手段、方法,促进企业审计人员信息化审计能力的提升,实现审计信息技术在会计电算化时代的全面发展。

  一、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概述

  会计电算化主要是指,通过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科学化的会计信息处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建立是基于网络化的信息系统,在运用的过程中可以为会计信息的数据处理建立一种全新的系统性的发展模式。通过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处理可以大大提高企业会计信息处理的效率,从而为相关用户提供更为准确、更为专业、更加便捷的财务信息服务。

  因此,对于会计电算化的信息处理模式可以简单的归结为以下三大特点:一是在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实现会计信息的电子数据统一处理,改变了传统的手工数据处理模式,通过这种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准确性;二是可以为会计信息的查询提供更为便利性的服务,传统的手工记账模式下会计数据查询、收集颇为耗时,而在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可以大大降低查询人员的工作量,缩短了数据查阅的时间,而且也保证了数据收集的准确性;三是可以实现数据内部控制的系统化,改变过去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会计信息人为分割的局面。因此,通过会计电算化的技术应用可以确保会计数据处理的统一高效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中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工作效率,为企业中的会计核算制度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二、会计电算化工作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1.对审计工作中相关线索的影响。

  在传统会计的核算过程中,对于原始凭证、会计报表等信息的处理都是以纸质的形式进行,而且在信息的获取过程中也是通过其中的纸质材料进行收集,从而在每一步的会计业务及经济业务流程中都留下了较为可靠的纸质线索,审计人员通过这些线索采用顺查、逆差、详查或抽查等多种审计方法,深入核实审计疑点,可以落实审计问题。然而在会计电算化的处理条件下,实现了信息的电子化、虚拟化,会计数据通过信息系统自动处理,会计信息存储通过专门的电子信息存储材料或者网络,大大降低了纸质材料的使用,同时也使传统审计赖以实施的审计线索减少甚至消失。由于信息化技术的深入发展,传统的审计人员很难弄清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过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审计工作的难度,导致相关的审计工作无法满足其要求。因此,在信息化逐渐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审计查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的需要。

  2.对审计工作中相关内容的影响。

  在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的处理过程中,审计工作主要是通过对原始凭证、明细账目以及会计报表等信息的深入分析,一般采用审阅、核对、分析、比较、调查和函证等方法人工实现。而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大量的会计数据信息通过电子计算机处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但同时也带来新的审计风险,扩大了审计内容的范围。

  会计信息化、网络化条件下数据的共享性和开放性,数据被非法窃取、篡改、删除、覆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数据保存的安全性面临巨大挑战。对会计电算化的审计,其相关内容不仅包括对原始数据的传统内容审计,还应当包括对会计信息系统本身进行审计,以核实信息系统的真实合法性、安全性、数据处理流程的科学性和数据质量。如果信息系统被嵌入非法的舞弊程序,就会为企业造成巨大风险隐患,因此对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时候还要着重关注数据处理结果的正确性。

  3.会计电算化为审计工作带来的相关风险。

  由于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会计电算化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的审计工作带来了风险,其中的风险主要包括系统控制风险、软件系统风险以及人员操作风险等。系统风险主要是指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着风险,从而在系统应用的过程中导致相关的统计数据出现异常的现象。

  软件风险主要是指计算机系统中软件的本身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素,如果在审计的过程中,相关的审计软件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会导致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出现信息提取缓慢、操作困难等现象,从而增加了相关的审计工作的难度,使得审计工作量大大增加。

  三、会计电算化模式下审计工作的基本对策

  1.建立健全的审计法律法规,强化相关标准。

  就我国现阶段企业审计的发展现状而言,会计电算化带来的深刻影响尚未完全适应,新的审计技术、内容、方法、手段并未完全建立,急需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强化审计质量控制,积极构建适应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的信息化审计体系。随着传统的会计信息纸处理模式转变为信息化的电子数据处理模式,这种转换过程必定会减少可见的审计线索,加速相关审计证据的消逝,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审计工作带来了风险。所以,在会计电算化模式下企业审计工作过程中,要求积极引进先进的审计技术,探索增加适应新条件的审计规范,为会计信息系统本身审计建立新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制定科学化的审计工作方案,从而使会计电算化模式下的企业审计工作可以做到有章可循。

  2.加强会计电算化流程的管理和控制,明确相关责任。

  在会计电算化模式下企业审计人员应当积极帮助建立会计电算化的相关内部控制制度,构造一套适应会计行业发展和企业发展需要的内部控制流程,加强事前和事中的管理和控制,防患于未然。首先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和使用应当考虑审计工作的需要,尽量满足全过程审计监督对会计数据实时提取的要求,明确审计部门对会计信息数据合法正确性实时审查的职责和权限。二是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应当预先考虑审计软件数据接口,使得会计信息数据能够符合标准化输出要求,顺利实现数据在审计软件中的转换。三是针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固有风险,明确相关人员岗位职责,坚持不相容岗位相关分离,建立科学规范业务流程。四是加强对会计信息数据存储和电子档案的管理控制,确保电子档案的安全完整。

  3.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加强人才培养。

  在企业会计电算化模式下,审计工作要注重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尤其注重审计对会计信息系统和信息化审计过程的学习和掌握,通过安全性、准确性以及系统性的信息化审计模式的建立,为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企业审计工作提供充分的保障。因此,对于企业审计人员而言,在掌握传统审计方法应用的同时应当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工具开展相关的审计工作,从而为会计信息数据庞大而繁琐的审计工作提供必要的审计技术支持,为审计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充分的保证。

  审计人员不仅要掌握专业化的财务知识和传统审计技能以及财经法律法规,也要熟练掌握利用审计软件采集、转换会计数据的方法和利用审计软件编写各种查阅、测试模块,快速发现审计疑点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能。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逐步加强对会计软件、ERP软件和审计软件的全面认识,掌握相关软件的数据结构、数据字典和编写方法等,通过深化对相关辅助软件的认识和应用促进整个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逐渐进步,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深入应用对审计工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若要减少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竞争力,就要积极改进企业审计工作,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流程,用审计信息化来适应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逐步建立电子信息技术条件下的现代会计和现代审计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1]杜希杰: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工作的影响与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1(3).

  [2]傅军: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及对策[J].华章,2012(13).

  [3]柯炳川.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审计生产的影响分析[J].新财经.2012.3(08):189-190.

  [4]王从阳.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审计的影响刍议[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31(12):74-75.

【篇三】审计论文2000字

  浅析小学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摘要:20***年,“教育”成为了两会的热门话题之一,中小学教育问题受到了众多的关注,作为审计全覆盖的一个环节,中小学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也被摆上重要的位置。本文通过分析中小学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风险点,探索如何抓住审计重点,灵活使用各种审计方法,开展中小学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

  关键词:风险;中小学;经济责任;审计

  中小学教育是中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基础教育,直接关系国计民生。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进程,一方面优质中小学受到了家长的热捧,规模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国家也加大了教育资金的投入,教育改革向提升办学质量发展。中小学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践行审计监督全覆盖的重要工作之一,要发挥其促进中小学领导干部廉政履职、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保证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的作用。本文拟探索以风险为导向,抓住审计重点,开展中小学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方式方法。

  一、中小学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风险点

  二、针对风险点,灵活开展中小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针对中小学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风险点,合理统筹,抓住重点,可灵活使用各种审计方式方法,提高审计的效率效果。

  1.内部控制。

  对于内部控制可能存在的风险,采取符合性测试的方法。其一采取查阅法,获取中小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业务流程、岗位设置及职责等,检查其制度是否规范、完整,是否存在为应付检查而炮制规章制度的现象,这可以通过会议讨论记录、文件会稿记录进行核实。在实际检查中,甚至出现有些单位临时拼凑制度,从网络或其他单位“借用”制度的现象,粗心者连单位名称照搬,这些都显示了学校领导干部对内部控制的不重视,在后续审计中可能会发现较大问题。

  其次,采取观察法,通过对相关部门的走访,现场观察各项工作流程,了解教职员工对学校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是否遵循制度的要求。必要时,可以采取穿行测试的方法,重新执行流程,既可能发现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也可能揭示出制度设计的缺陷。其三,采取证据检查法,检查与业务相关的凭证、资料,根据其中留下的业务痕迹,判断是否严格按照制度的规范要求进行。如合同的订立是否有相关部门确认签字的会签单,资产的报废是否有报废审批单等。

  2.决策及审批。

  决策也属于中小学内部控制的一部分,但是因其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中的重要地位,应作为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首先,应关注领导干部的职责分工、“三重一大”制度的建立、授权审批的相关文件,了解其决策架构的设计。其次,重点查看党政联席会议记录、纪要,关注“三重一大”事项的决策过程。查看过程中要与学校的财务账对照,把握两点:一是财务账记录的大额收支是否都经会议集体研究,二是会议研究的经济事项是否都在财务账中体现,是否存在“小金库”、账外账的情况。还应通过走访、谈话等形式,深入调查领导干部对其他重大事项的决策情况。管理与决策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是中小学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3.招生与收费。

  优质中小学的招生环节是腐败最容易孳生的环节,也容易滋长各种收费乱象,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和难点。从财务账面入手,先查清账列的各项收入是否按照物价部门规定的范围和标准收取,入账科目是否正确,是否存在应缴未缴财政的情况;再检查往来款项,如“代管款项”、“其他应付款”等科目,是否存在将收入隐匿其中直接开支的情况;对于代收代付的学生簿籍费、校服款、食堂餐费等,应关注是否按照多退少补的原则办理,是否收取回扣,是否开支了不应由学生负担的费用。学校的食堂、工会、基建账也是审查的重点,对来源不明的资金流入都应进一步追查。结合固定资产的盘查,对捐赠资产的来源也应重点关注其是否为变相赞助。通过询问学生或学生家长,了解学校的收费项目与金额,与账面对照,也可能发现“小金库”。

  4.预算收支管理。

  一是预决算管理是否到位,是否合理编制预算,是否按照预算的要求执行,有无超预算开支。二是财政资金的到位及使用情况,特别是财政专项资金,对照拨款文件规定的用途和时间,检查是否在规定的期限内专款专用。三是经费的开支的效益,是否符合政策规定,特别是“八项规定”颁布以后,是否还有滥发津补贴、实物、代币购物券(卡),公款组织旅游,超预算、超标准的接待、公务用车、出国、会议及培训等。

  5.国有资产管理。

  国有资产的安全及保值增值是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环节。对现金,应采取突击监盘,询问并分析账实不符的原因,同时关注保险柜中其他资料。银行存款余额与银行对账单核对,如不符,是否编制了合理可信的余额调节表,还应予以函证。对固定资产,一是查看是否建立固定资产台帐,会计账与固定资产台帐是否核对相符;二是查看固定资产的购置资料,需政府采购、招投标的资产,是否按照规定执行;三是对于出租出借的固定资产,是否按规定执行进场交易;四是固定资产的报废、变卖是否经过适当的审批手续,残值收入是否入账;五是对固定资产进行抽盘,检查账实是否相符,对有账无物的资产,关注监管漏洞,对有物无账的资产,关注是否变相赞助。检查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是否违规进行对外投资,其他学校对外投资是否经审批,入账价值是否正确,投资协议是否公正合理。

  6.工程项目管理。

  检查工程项目的档案文件,是否有可行性研究、立项审批、概预算结算的文件,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是否有招投标过程文件,合同的订立是否符合程序。检查工程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规定,有无截留、挪用,是否超预算,工程变更是否经授权审批。工程验收、竣工决算的程序是否符合规定,与账面核对,是否及时计入固定资产。

【篇四】审计论文2000字

  浅析大数据背景下军队审计数据分析

  大数据是以云计算为基础,通过信息存储、分享和挖掘,将大量、高速、多变的终端数据存储下来并分析计算,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随着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未来军事经济活动都将以数据信息流的形式展现和保存,产生的数据量增长迅速,数据种类和格式日渐丰富。面对一个个数量庞大、种类繁杂的数据信息源,审计机关不仅要具备对海量数据的采集和存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迅速分析和挖掘数据,从中找出审计线索、发现问题、寻求对策。

  一、大数据的定义与特征

  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大数据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对于大数据,美国著名的顾能公司给出了这样的定义: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随着大数据研究的深入,大数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地产生变化,业界对其定义尚未完全统一。目前主流的定义基本是从大数据的特征出发,试图通过阐述和归纳这些特征来给出大数据的定义,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4V。大数据的4个“V”有四个层面:一是数据体量巨大。从TB级别,跃升到PB级别。二是数据类型繁多。包括网络日志、视频、图片、地理位置等信息。三是处理速度快。1秒定律,可从各种类型的数据中快速获得高价值的信息,这一点也是和传统的数据挖掘技术有着本质的不同。四是只要合理利用数据并对其进行正确、准确的分析,将会带来很高的价值回报。业界将其归纳为4个“V”――Volume(数据体量大)、Variety(数据类型繁多)、Velocity(处理速度快)、Value(价值密度低)。大数据分析相比于传统的数据仓库应用,具有数据量大、查询分析复杂等特点,强调将数据结合到业务流程和决策过程中,部分类型的数据必须实时分析才能对业务产生价值。

  二、大数据背景给军队审计数据分析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大数据背景给军队审计数据分析带来的机遇

  1.军队审计数据分析的认同感大为增强。军队审计部门作为综合性的经济监督部门,一直秉承数据说话的传统。审计报告中无论是综合评价,还是揭示问题,无一不是以数据为支撑的。在大数据背景下,海量数据离散地存储于不同信息系统中。可充分利用数据仓库、联机分析、数据挖掘和数据可视化等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关联并深度挖掘分析,科学评估经费的使用情况和法规的实施效果,从而得出客观的审计结论。所有这一切都将得到各级党委和被审计单位的高度认同,从而进一步提升军队审计自身的地位。

  2.军队审计数据分析所需的基础数据的获取将变得更为便利。在破除了军队内部协同思想理念上的障碍后,随着大数据技术发展,跨越系统、跨越平台、跨越数据流结构的技术将使军队内部纵向、横向部门得以流畅协同。军队审计部门不再需要“点对点”地与被审计单位进行联网,在内部局域网设定的许可权限内,可以直接查询和利用相关数据信息,极大地节约了审计成本;同时由于利用大数据技术,数据处理及分析响应时间将大幅减少,审计工作的效率将明显提高,可以同时对多个类别、多种领域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3.军队审计数据分析将有助于提高党委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推动预测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建设,更加有效地规范军事经济活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对历年海量数据的统计分析,挖掘出军事经济活动的特点规律,对各类违规违纪行为进行总结归纳,为党委建章立制提供参考依据;同时还能科学地评估管理规章的执行效果,从而帮助各级党委不断发现问题、整改落实。随着审计分析的进一步深化,审计分析将超越传统的数据分析方法,不但是对纯数据可以进行分析挖掘,对财务账表、报告等都可以进行深度挖掘、人工智能。

  (二)大数据背景给军队审计数据分析带来的挑战

  大数据在给军队审计信息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实现资源统一规划和使用,必须以数据编码和信息标准统一、相互之间兼容互联为前提。由于目前缺乏制度依据,部门间横向协同难,原有的“信息孤岛”将给审计机关获取审计数据以及进行持续化审计造成困难。二是面对数量庞大、种类繁杂的数据信息源,审计机关不仅要具备对海量数据的采集和存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够迅速分析和挖掘数据,从传统的“经验依赖”转化为“数据依赖”,审计人员的数据驾驭能力将受到考验。三是审计业务流程大多以数据信息形式展现,资金流向更多体现为数据信息流的交换,使得违规违纪行为更加隐蔽和多样,微小的数据变动就可能造成经济损失。以往仅限于重点人员和财务的审计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抽样分析以及单一的财务账目分析也难以发现微小数据异常,这就要求审计机关对审计对象进行全面覆盖。四是审计机关作为军事经济运行安全的免疫系统,不仅要对已存在的问题进行查处和修补,还要对潜在的风险进行及时的揭示和抵御,更要通过大数据这个金矿,从更高层面、更全范围、更广视角为上级党委提供系统性、综合性、前瞻性的审计建议。

  三、大数据背景下军队审计数据分析的策略

  (一)明确工作目标导向,实施数据基础式审计

  传统的以审计组划分的分散式审计模式已不能适应大数据背景下审计数据分析工作要求。首先,当前军队审计工作要建立健全制度、整合审计资源,结合审计人员的专业理论素养、实践工作经验、数据处理能力等因素,着手组建数据集中分析模式团队。其次,明确审计工作目标导向,按照“总体全面分析、重点业务分析、重点事项分析”逐层递进的思路,以系统全面的数据信息源为基础,坚持“面向业务需求、指导审计实践、推动数据分析”的原则开展审计数据分析工作。最后,要理清军队审计数据分析的工作思路,运用信息系统实施数据基础式审计方法,全面分析被审计单位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为军队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保证。

  (二)研判后台数据结构,掌握重点数据资源

  在大数据时代,军事经济数据将呈现指数增长,挖掘重点及敏感数据审计的难度日益加大。做好审计数据的掘取、存储、处理与应用,对提高审计效率、实现分析结果的精准化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检查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审查单位内部对不同业务数据的使用管理是否到位,数据库管理和安全操作制度是否完善,重点领域数据库常态监管措施是否严格,移动设备安全使用规程是否执行;依据数据库设计文档和数据注释等媒介,研究论证后台数据结构,确定重点、敏感信息数据库范围;采取穿行测试法、重新执行法、代码审查法、文档审查法等技术手段深入挖掘,切实掌握重点事项、信息、账表和报告间的勾稽关系。

  (三)运用挖掘型分析技术,开展数据深度分析

  目前军队审计中应用较多的是查询型分析和验证型分析,无法满足深刻揭示军事经济活动内在规律的现实需要,必须要引入挖掘型分析技术。挖掘型分析是利用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工具进行的审计分析,主要有分类、回归分析、聚类、关联规则等方法。运用挖掘型数据分析技术,首先要做好审计数据的分类、存储、快速调用等工作,整合分析数据资源,搭建云数据存储平台,完善数据整理和研判机制,实现重点数据库间的兼容互联,共享审计云平台服务器运算能力资源。其次,要研发数据审计方法和分析工具,运用移动办公、云计算等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远程分析,深度分析审计疑点及问题线索,进而实现数据分析结果的精确化。

  (四)把握系统运行特点,构建数据安全体系

  大数据在给军队审计工作创新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为信息资源安全带来了挑战。军队审计部门掌握了大量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防实力的经济数据,这些宝贵的数据资源一旦损失,将会对国家安全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和后果。要确保数据资源安全,必须全面了解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管理体制、总体架构、规划设计、管理水平等特点,重点调研审计信息系统的数据资源,尤其是清楚掌握后台数据库的的项目、数量、功能模块、版本、管理维护部门、访问模式、数据存储和备份等信息。要重视审计数据及其信息安全系统的建设,创新大数据信息安全审计技术的研发,加强对重点领域敏感审计数据的监管,运用大数据技术应对高级可持续攻击,并精心培养一大批既具备军队审计业务知识又具备数据挖掘和应用开发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着力构建完善的数据安全体系。

【篇五】审计论文2000字

  摘 要:《审计学》是财会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之一,但是审计学却由于其课程特点以“难”著称,是一门普遍认为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教师教起来力不从心的课程。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审计学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教学方法;图示教学法;案例教学法

   一、引言

   《审计学》课程是高等学校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之一,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审计学却由于其课程特点以“难”著称,是一门普遍认为学生学起来比较吃力、教师教起来力不从心的课程。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审计学课程教学方法进行探讨研究。

   二、审计学课程特点

   (一)内容抽象

   《审计学》课程一般由审计理论和审计实务两部分构成。大部分审计理论是借鉴国际审计准则,从西方翻译过来的,部分内容不符合我们的思维方式,还有一部分内容来自于我国相关审计准则的条文,涉及很多审计学专有名词,晦涩难懂。比如在讲到风险评估时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其中“对内部控制了解的深度”,是指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时对内部控制了解的程度。如果按照“深度”本身的含义是解释不通的。还有“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这个名字很长,学生乍听起来感觉不知所云,其实分解开了,风险应对的程序有两个: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现在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那就再加上控制测试就行了。

   (二)知识点庞杂

   《审计学》内容涵盖了审计学的基本理论、程序和方法以及相关审计实务,专业性、技术性、操作性非常强,知识点庞杂,不仅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知识,而且还要求学生具有相应的会计类实战经验。而大部分在校学生由于一直在学校学习,基本没有接触过会计实务,仅拥有相应的专业理论知识,所以接受起来就比较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要对这些庞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使其系统化,更容易理解。

   三、教学方法探析

   分析了审计学课程的特点,教师应结合教学过程和具体的授课对象,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使其達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图示教学法

   也叫“图文示意”教学法。即通过简要的符号、浓缩的文字、线条(箭头)等构成特有的图文式样,形成板书、PPT课件等有效施教的教学方法。千言万语不如一张图,图示教学法可以将复杂知识简单化,把抽象的文字表述以通俗易懂的画面呈现出来,图文并茂,简单形象,又能直指问题的本质或规律。通过图示教学法,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加快教学进程,有效完成教学目标,也能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具体运用框架图、流程图、示意图等,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框架图:因为审计学知识点比较庞杂,在学习每一章时可以对本章的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一个框架图,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2、流程图:审计学涉及到相应的审计程序和决策,运用流程图将程序运行步骤或者决策过程展现出来,使学生一目了然,清晰明了。

   3、示意图:对于审计过程中有具体内容的知识点,可以使用示意图。比如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审计证据、审计档案等,可以用实物展示,也可以用示意图进行说明,使学生眼见为实,加深印象。

   (二)案例教学法

   由于审计理论枯燥难懂,除了图示教学法,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教师事先运用网络资源或者项目资源,精心选择、设计相关审计教学案例,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作为组织者,积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实现知识的迁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实现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相关案例后,先要进行自我消化,通过多种途径查阅相应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然后学生经过独立思考,针对所发现的问题相应的解决措施,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当中,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导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补充完善,实现教学目标。

   (三)启发式教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启发式教学法是对能够引导学生主动积极思考的各种教学方法的通称。具体说,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启发式教学法的宗旨就是让学生能运用所学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审计理论模块是审计教学的难点和重点,这部分内容由于理论多、逻辑性强,不能“满堂灌”,对于教材中那些晦涩难懂的准则和理论,在讲授的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将这些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透彻,可以采用讨论、提问、讲练结合等形式,这种方法主要在于教师的启发,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混淆点、薄弱点,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比如在讲授“了解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的区别”时,教师可以举例让学生探讨属于哪一个,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举例,说明两者的不同。在讲授“增加审计程序不可预见性的方法”时,教师可以通过讲授声东击西、围魏救赵等故事启发学生在审计中什么是不可预见的,什么是可预见的,让学生自己发现增加审计程序不可预见的方法。

   (四)翻转课堂

   针对某些比较难懂、不容易理解的内容,教师可以制作相应教学视频或者提供网络上的优秀教学视频,让学生事先通过网络平台,利用细碎的课外时间来学习。视频的内容应当小而精,对学习过程中有疑问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答疑解惑。课堂上,教师要转变角色,以教师为主体转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互动,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不同的教学方法各有利弊,以上各种教学方法并不是孤立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教学的具体实际,经过精心设计以后确定如何使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教师,在审计教学中,我们必须转变教学思维,发展教学形式,为培养高素质的审计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郑立.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审计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

   [2]周广秀、李东辉.翻转课堂在审计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商业经济,2019.

    

本文来源:http://www.zhmsjx.com/rudangshenqingshufanwen/79259.html

相关阅读
为您推荐